2016年10月27日,國家衛生計生委統計信息中心在上海組織召開委托課題中期匯報討論會,對國家藥品價格談判視野下的國際藥品價格信息庫建設研究等3項委托課題的研究進展及初步結果進行了研討。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上海瑞金醫院、中國醫藥工業信息中心以及中國藥學會的相關專家參會。國家衛生計生委統計信息中心藥物信息管理處負責同志主持會議。
國家衛生計生委統計信息中心在2016年分別委托復旦大學公衛學院、中國藥學會和中國醫藥工業信息中心開展國國家藥品價格談判視野下的國際藥品價格信息庫建設研究、藥物信息監測研究、藥物政策知識庫建設——藥品生產經營企業庫建設及藥品價格談判潛在對象研究的工作。為加強課題管理,確保課題研究質量、按時完成項目規定的內容,參會專家對三個課題提出了很好的建議。
針對藥物信息監測研究(前期主要內容為短缺藥品監測的深度分析報告),綜合專家意見:一是要進一步明確短缺定義,加強國際比較和國內綜述。二是要進一步完善監測系統,加強短缺原因的收集與分析,并關注假陽性現象。三是要融合哨點與平臺監測數據,進一步聚焦結果。四是要提高深度分析報告的及時性。
針對國家藥品價格談判視野下的國際藥品價格信息庫建設研究,專家提出:一是要在國際數據庫中加入藥品的醫保類型、管制類型。二是要進一步明確零售價、批發價、出廠價等價格類型,建立價格貨幣轉換公式,提出價格比較的標準框架。三是要納入西班牙、意大利、德國、臺灣、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價格信息。四是除了建設示范數據庫,還應建設國際藥品價格信息來源數據庫。
針對藥物政策知識庫建設——藥品生產經營企業庫建設及藥品價格談判潛在對象研究,主要建議:一是進一步明確潛在談判對象的篩選原則。二是結合上一次研究結果,提出潛在談判對象研究的共性框架。三是進一步加強談判博弈的切入點研究,挖掘有利因素,更好知己知彼,有利于談判向預期方向發展。
專家一致認為,三個課題組研究態度積極認真,完成了較多的前期工作,為下一步順利驗收打下了堅實基礎。